从《红色警戒》到《尤里的复仇》: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经典

2020-09-15 17:14来源:今日头条编辑:时小峰

扫一扫

分享文章到微信

扫一扫

关注微信公众号

  原标题:从《红色警戒》到《尤里的复仇》: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经典

  《泰伯利亚黎明》为西木在RTS市场打下了一片江山,销量更高的《红色警戒》则为西木守住了这片江山。续作《泰伯利亚之日》和《红色警戒2》延续了这一传统,两款游戏的设计可谓一前一后、一唱一和。“泰伯利亚”系列负责开拓创新,“红色警戒”系列负责巩固完善,二者联手书写了一段RTS的辉煌历史。

  科幻二战


  《红色警戒》最初的灵感依然源自布雷特·斯佩里,1995年是二战胜利50周年,斯佩里希望沿用《泰伯利亚黎明》的引擎,开发一款严肃的二战游戏。他认为“命令与征服”系列只要沿用大体系统规则,就可以算一个系列,作品之间并不需要密切的联系。实际上,开发初期的《红色警戒》在剧情方面与《泰伯利亚黎明》确实没有联系。

  然而,大部分西木员工对于二战历史题材缺乏兴趣。亚当·伊斯格林在《泰伯利亚黎明》发售后加入西木,很快成为了《红色警戒》的策划。据他回忆,《红色警戒》在开发初期被历史题材限制,规划了一堆无论是外观还是能力都差不多的兵种。相比风格迥异的NOD和GDI,这样的规划让他感到无聊。

  亚当·伊斯格林现在负责管理“帝国时代”系列

  另一方面,作为发行商的维珍也要求布雷特·斯佩里重新考虑新作方向。在《泰伯利亚黎明》的销量统计中,第一大市场是美国,第二大则是德国。在斯佩里的构思中,《红色警戒》有很多涉及“二战”德军的历史剧情,维珍希望减少不必要的麻烦,保障德国市场的销量。

  很快,《红色警戒》的开发方向来了个180度大转弯,本作成为了《泰伯利亚黎明》的前传,风格变得更加夸张。爱因斯坦利用时间机器回到1924年,提前消灭了希特勒,却没能阻止二战的发生,对垒双方则换成了盟军和苏军——GDI此时仅仅是盟军提出的一个设想,尚未正式成立;NOD则潜伏于苏军之中,等待着未来的机会。

  按照亚当·伊斯格林的说法,爱因斯坦在利用时空悖论消灭希特勒的一瞬间回到了自己的世界,他并没有改变过去,只是创造了一个平行世界,但后来的《红色警戒2》与《红色警戒3》没有遵循这一设定。另一方面,两部续作在剧情上也脱离了“泰伯利亚”系列,无视GDI和NOD在初代中埋下的伏笔,西木的一些员工对于这个问题曾想过一些补救措施,但这些措施最终仅仅停留在构思阶段。

  1996年末发售的《红色警戒》改进了《泰伯利亚黎明》的引擎。本作支持Windows 95系统,分辨率得以提升。DOS版《泰伯利亚黎明》只能通过局域网对战,《红色警戒》则提供了互联网对战和遭遇战模式。

  Windows 95系统提升了《红色警戒》的分辨率

  《红色警戒》的核心资源从外星矿石泰伯利亚变成了黄金,宝石的价值则是黄金的两倍,矿车卸货的效率也高于《泰伯利亚黎明》,加快了游戏节奏。此外,《泰伯利亚黎明》的水上单位只有快艇和运输船,《红色警戒》则加入了潜艇、驱逐舰和巡洋舰,丰富了游戏的乐趣。《红色警戒》还对文件结构进行了修改,降低了开发Mod的门槛,延长了游戏的生命力。

  过场动画方面,《红色警戒》聘请了更多专业演员,拍摄使用的绿屏场地也变得更大,给了演员更多的发挥空间。亚当·伊斯格林最喜欢的人物是盟军的特种兵谭雅,他希望给游戏加入一位强大的女战士,出于对吴宇森式枪战片的热爱,他将谭雅设定为一名手持双枪的动作片明星,给玩家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
     投稿邮箱:youxiwandou@163.com   详情访问:http://www.wdyxw.com.cn

相关推荐